首页 > 工作动态
融合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基层人大怎样干③
发布日期:2024/4/30 10:37:00
作者:陇南人大
点击量:560
打印
分享到:
4月23日,全市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推进会召开。会议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有效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进行了交流研讨。陇南人大公众号将于即日起,陆续分享研讨材料,供大家参考。
01 西和县石峡镇人大主席 符雯 服务大局谋发展 履职尽责求实效 石峡镇地处西和县城以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镇辖14个村64个村民小组11468人,共有20个选区,经确认有选民资格并依法登记的选民8374人,共选举出人大代表60名,其中县级人大代表7名,镇级人大代表53名。设立镇人大代表之家1个,村人大代表联络室14个。2023年以来,石峡镇人大按照“乡镇人大工作提升年”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要求,“精准化”把握人大定位,“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趟出了一条“紧扣时代脉搏、符合基层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基层人大工作新路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深做实基层工作。石峡镇人大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自觉在大局下“定位把向”,主动在大局中“担当作为”。工作中坚持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在工作谋划上“出点子”、难点破局上“支招数”、维护稳定上“尽全力”,以实际行动贯彻党委决策部署、支持政府施政、办实事解民忧,让党委放心、让政府宽心、让人民暖心。2023年,镇人大组织代表对全镇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开展调研、视察、督查活动8次,提出意见建议12条,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特别是县人大代表王高玉、王爱军、李换弟提出的事关全镇民生发展的石峡镇八峰崖景区打造项目、石峡村自来水提质改造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现已全部动工实施,获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倾情打造服务阵地,全面融入说事工作。石峡镇人大按照“紧扣建设要求、紧抓建设重点、紧贴乡镇实际”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提升人大阵地体系,通过标准化改造和接地气的优化举措,将“代表之家”与“群众说事室”阵地共融共享,打造了一批“罐罐茶说事室”,让人大阵地体系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走进双庙村说事室,一场与众不同的座谈会正在举行,县人大代表、双庙村党支部书记王爱军和两名村民围坐炉边,炉上煨着几个陶罐,不出一会儿,屋里茶香四溢,对两名村民反馈的地界纠纷问题,王高玉笑着边沏茶边劝解,在一杯杯浓茶中,不到两个小时,茶喝薄了,事也说和了。王爱军说:“村里基本无大事,只要能耐心听群众说,再棘手的问题也能解决。”这些阳光温暖、功能齐备的阵地,成为代表说事议事、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 坚持民声锁定民生,提升建议办理质效。石峡镇人大把“代表集中履职”“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作为全面融入民事直说直办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说、议、办、督、评”五个办理环节融合,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走访选民、代表与选民见面日、民事直说议事等活动,收集民情、反映民意,用心回应群众诉求,用情解决难点问题,助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共办结涉关群众“急难愁盼”的代表建议3件、涉关群众“燃眉之急”的代表建议11件、涉关群众“关键小事”的代表建议35件,件件惠民生、桩桩暖民心。 聚焦“1234”工作法,培育基层经典案例。始终筑牢“人大工作大有可为”的思想意识,不复制“大镇气派”,只专注“小镇特色”,探索创新载体,培育了一些经典案例,一是结合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双庙村打造的“罐罐茶说事室”,在罐罐茶中巧解心疙瘩,化解家里事、邻里事和村里事,扩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建设范围,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双庙村罐罐茶说事室相继被农民日报、凤凰网报道。二是全面用活“围炉煮茶宣讲”,提升宣讲效果,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截至目前镇人大组织42名人大代表走访群众242人次,宣讲政策法规12场次,化解矛盾纠纷7件,帮办实事16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3件。 更加注重宣讲工作,让民事直说家喻户晓。为了提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知晓率,石峡镇人大高度重视宣讲工作,结合“人大宣传月活动”,用心讲好“人大故事”、用情唱响“人大声音”,全面提升“人大影响”。紧紧围绕“1234”工作法的主线和服务功能等,运用鲜活案例,多角度宣讲、立体化报道,截至目前,累计宣讲报道稿件和文章26篇,着力营造“有情怀、有担当、有活力、有作为”的“四有人大”新画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新的“赶考路上”,石峡镇人大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抓好落实”的执行力,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在市县人大的悉心指导下,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谱写新时代石峡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02 镇人大代表、礼县永坪镇人大主席 董丽 民事直说连民心 心系群众解民忧 聚焦急难愁盼,把“家”作为阵地,把“亮”作为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深度融合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礼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代表见面日、直说民生事”专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镇人大提出的人大代表“上门五件事”(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矛盾要去劝、困难要去帮),紧紧围绕“民事、民情、民盼”主线,依托“人大代表之家”主阵地,亮明代表身份,深度参与民事直说“说事”“议事”“办事”“督事”全过程,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有效解决群众身边事、邻里事、村里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礼县永坪镇距离县城18公里,群众进城办事大都乘坐私家车或者骑摩托车,能够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一直以来是全镇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这也是去年7月15日“代表见面日”上呼声最高的一件事,作为镇人大代表,我听在耳边、记在心里。第一时间给镇党委汇报,积极建言献策,镇党委高度重视,最后决定由我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我就公交站设点进行了全面摸底。多次衔接县秦通公交公司、县运管局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于去年10月份开通了县城至永坪镇公交,彻底解决了影响群众出行的一件难心事。 坚持为民宗旨,把“说”作为手段,把“办”作为关键。2023年8月15日,我参加了永坪镇孙家村的“代表见面日、直说民生事”活动,村民问友良忧心忡忡地说道:“家里添丁本是高兴的事,但现在倒成了我的难心事了,我家只有三间瓦房,家里4口人,房子不够住啊。”在听到他反映的问题后,我组织了人大代表、村“两委”班子立即到其家中深入了解情况。通过入户走访发现,问友良家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差,问友良妻子患有精神病,母亲已经68岁且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虽然已按程序享受二类低保等惠民政策,但想要再建新房还是难度很大。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镇党委,镇党委随即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在县级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施工,60平方米的新房在短短30天内顺利完工,解决了该户群众的后顾之忧。 着眼代表履职,把“督”作为方式,把“看”作为保障。2023年9月我在进村入户的时候,碰见村民马某说:“我晚上做梦,都能梦见咱们的烂泥路成了真正的水泥路”,于是在马沟村15日的“代表见面日”上,我组织人大代表、村上的群众就这件困扰村民多年的烦心事集中商议并实地勘察,将存在的困难和群众的想法归纳整理,及时汇报镇党委进行分析研判,随后向县交通局提交了专题报告,县交通局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遣技术人员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修建方案。历时两个月,这条“民生路”硬化工程顺利完工。现在,走在马沟村这条硬化路上,我倍感欣慰,不仅仅是“烂泥路”变成了“致富路”,更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那份自豪感和荣誉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推进会,对我来说,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也对我以后的工作启迪很大。下一步,我将认真学习借鉴大家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推进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取得实效。一是在开展形式上持续发力,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化解处理;二是在成果巩固上持续发力,当好民事办理“监督员”积极做好民事直说的“后半篇文章”,全力在化解家庭矛盾、调处邻里纠纷、办好暖心实事、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三是在宣传引导上持续发力,采取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群众更能接受的宣传方式,不断广泛宣传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助力基层治理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3 镇人大代表、两当县城关镇东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董慧利 民事直说进网格 履职为民担使命 我严格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及制度要求,充分结合社区工作,以民事直说进网格为切入点,运用“组织联建共理事、网格联动共成事、信息联享共治事、服务联抓共办事”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把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社区治理中。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中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交流。 一、进网格,当好为民解忧的“暖心人”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我积极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活动,探索民意“格”中提、事在“格”中办的代表履职新路径。将29名下沉干部、13名人大代表精准编入社区5个网格内,代表“网”上履职,“格”内尽责,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 “安居小区旁边的廉租房小区化粪池外溢,污水流到了我们小区院子,希望社区出面解决一下!”在东北街社区崖头小区网格民事直说说事会上居民反映了这一情况。 城关镇东北街社区廉租房小区共有5栋楼17个单元,居住着租户、商户、居民、外来流动人口等150余户,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小区化粪池的管道狭窄、年久失修,导致多年来楼外化粪池发生堵塞,脏物外溢。作为人大代表,我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及时向说事委员会反映,经说事委员会讨论,征集居民意见,协商解决方案,由住户推荐确定施工方,单元长负责单元住户维修资金收集,对化粪池进行清理。随后,我又组织召开全体业主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并积极同辖区单位结对共建,通过上门走访、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等举措,在“办”事中汇集人大代表智慧,合力解决了社区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进驿站,当好倾听民声的“贴心人” 我按照镇人大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红色故道驿站点多面广、便于服务的独特优势,实现“代表联络站”与“红色故道驿站”阵地共享,把人大代表工作直接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积极落实 “两联系”制度,将社区内13名人大代表合理安排开展“代表接访日”活动,并在每月10日固定说事日组织参加民事直说会,实现代表与选民“零距离”接触 ,面对面交流,多渠道收集民声民意,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 1月份人大代表接访日,社区居民殷红霞反映:“我们安居巷巷子口有一盏路灯坏掉了,出行不方便,希望可以帮我们解决。”针对居民巷道“路灯不亮、影响出行”的问题,我第一时间组织人大代表、网格员,对辖区内路灯缺失、损毁、不亮以及路灯杆臂、线路老化等情况进行排摸,将存在的问题分类梳理,积极争取资金,及时进行维修,彻底解决了群众摸黑出行的问题。目前,全镇3个社区8个“代表联络站”和“红色故道驿站”已开展人大代表接访日活动18场次,服务居民48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6件,形成了代表带动、资源联用、党群互动、各方参与推进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勤监督,当好服务群众的“有心人” 县、乡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人大代表“亮身份”积极做好监督员,关注说事事项办理全过程,是推进基层人大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落实见效的重要保障。 针对2月份网格党支部提交社区说事委员会《关于解决故道路平房区部分住户占道修建水表井、影响巷道通行的事项》,我及时组织网格内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包抓单位联络人等入户调研,共商办理方案。在多次上门耐心疏导、做通住户工作后,又会同施工队对水表井基础进行降沉、加固,预制、安放了统一规格的井盖,消除了通行安全隐患,美化了巷道居住环境。在整个事项办理中,我与其他3位人大代表怀着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督”事担当,全过程参与事项督促办理、跟踪落实,施工期间,大家轮流对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代表“初心”,让居民所说民生事项“落地有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人大工作贴近民生、贴近百姓,民事直说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个好平台。我将一如既往为人民群众朴实的梦想发声,用实际行动当好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当好联系选民的知心人,为进一步擦亮叫响两当民主实践特色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西和县、礼县、两当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