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要闻
深深帮扶情 累累发展果
发布日期:2021/10/20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157
打印
分享到:
10月16日下午,在礼县白河镇蒋湾村和李桃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广场,许多村民一边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一边等待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到来,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听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金林和党组书记杨郃两位领导同志要来村上调研,他们主动放下手中的农活,早早地过来给两位领导报告自己生产生活的新变化。
车子一进村,村民们便聚拢上来,跟两位领导握手互致问候。他们已是老朋友见面,交谈随性,真挚。
“现在收入高了,房子新了,日子好过了,全托你和大家的帮助”。村民杨在琴紧紧拉住岳金林主任的手,一边细数家里的可喜变化,一边从怀里掏出自己利用农闲时间精心纳制的一双“千层底”布鞋塞到了岳金林主任手里。杨在琴是岳金林主任的联系户,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劳动能力弱,家庭收入低,居住条件差。近年来在岳金林主任的帮扶下,种植了党参和订单辣椒,改造了危旧房屋,硬化美化了院落,孙子也完成了学业外出务工,家庭面貌焕然一新。
年近七旬的村民曹虎荣激动地说:“我本是个穷老汉,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如今每年收入好几万,三年就把面貌变。我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政府,几斤自产的核桃请领导们尝尝鲜”。一段代韵的“简报”惹得大家开心地笑。曹虎荣老两口跟身患残疾的儿子一起生活,几十年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由于家庭的原因有时会产生一些小情绪,引起邻里关系不和睦,配合村上工作不积极,一度是村上的“难缠户”。随着近几年脱贫兜底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尤其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产业效益的显现,曹虎荣的家庭后顾之忧消除了,收入逐年提高了,思想很快转变了,如今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见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脱了贫的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充满热情。妇女们拿出自己最满意的刺绣,老人们带来了去年挂的腊肉,还有的手里捧着自家地里产的药材,无论如何要让领导们带上,以表达他们对帮扶单位的感激之情。推让之间,情真意切,场面感人。岳金林和杨郃鼓励大家一定要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增收产业,改变村容村貌,重视文化教育,推进乡村振兴,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就在岳金林、杨郃等领导同志向大家话别之际,被乡亲们称作“鸡司令”的养殖户董学平手里拎着两只又肥又大的“跑山鸡”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这‘跑山鸡’是我和乡亲们的‘致富鸡’,更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取得的一项成果,请领导们一定把这两只鸡带上,这是我和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原来由于下雨路滑,前来调研的领导同志未能到养鸡场参观,养鸡脱贫的董学平便宰杀了两只长得最好的大公鸡急急忙忙拿了过来。他一定要让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同志亲身感受一下这沉甸甸的帮扶成果。
自2017年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蒋湾村和李桃村以来,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帮扶资金33万元,为两村建成水冲式厕所330座,有力推进了两村“厕所革命”;落实资金44万元,为两村分别建起了村内垃圾焚烧站;为每户农户补助水泥2吨,帮助两村444户农户实现了庭院硬化靓化,推进洁净家园创建。
——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60多万元,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养殖三文鱼4万尾;培育形成“跑山鸡”产业,年养殖能力超过2万只;支持创办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13家,带动群众养殖黄牛340多头、“黑土猪”1600多头;种植订单辣椒1160多亩、党参900多亩,探索出了半山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聚焦弱项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对白河镇中山片区5个村的供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实现了群众饮水安全;支持完成了两村7个村民小组20.5公里通组路拓宽硬化;筹资38.4万元,为两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实现了全村亮化。
——关注民生热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协调项目资金290万元,建成了西山小学1087平方米综合教学楼;为白河镇农业中学和西山小学各落实办公经费10万元;落实资金14万元为两村党群服务中心配置了办公设施,安装了取暖设备;落实资金10万元,为两村改造“黑房子”58户,为困难农户购置日用家具326套;组织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两次赴白河镇开展“送医下乡”活动,接诊900多人次。
这一个个帮扶成果的成熟落地,使蒋湾、李桃两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产业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13年的3480元和3450元提高到2020年的9380元和9049元,如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目标,并朝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监制:张峰 供稿:李新民
编辑:蒲婷 校审:李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