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要闻

全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情况通报

发布日期:2021/9/1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250

打印

分享到: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

2021831日)


20185月全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以下简称“代表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人大精心组织、主动作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聚力攻坚,有效发挥作用,为全市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如期实现小康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胸怀大局、紧跟时代、助力发展、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和良好风貌。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扎实部署,代表行动深入展开

全市各级人大按照《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总体要求,周密部署,分级负责,推动代表行动深入有序开展。


一是分级启动作部署。全市启动会之后,县、乡两级人大分别召开启动会,对代表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广泛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各级人大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代表培训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两期代表培训班,对全体市人大代表进行了轮训,邀请我市扶贫领域专家解读脱贫攻坚政策法规、任务举措,增强代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熟知度。县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县乡人大干部全员进行了脱贫攻坚业务培训。据统计,县乡两级人大依托“代表之家”组织开展代表培训活动620余次,培训各级人大代表13200多人次,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200多份(册)。通过广泛动员和深入培训,各级人大代表对行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同时,各级人大紧密结合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代表实际情况,按照实事求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每名人大代表在原选区帮扶1-3户贫困户脱贫的方式,确定了帮扶对象、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实现了人大代表与贫困户的精准对接。


二是健全机构强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主任岳金林为组长,分管代表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代表工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市代表行动的组织领导、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均成立了相关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代表行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以及相关资料数据的统计汇总等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级人大共成立“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209个,保障了代表行动有效推进。


三是细化任务靠责任。县、乡两级人大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制定了代表行动工作方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各项脱贫指标明确了各级人大代表的工作责任。尤其在20197月推进会之后,各县区进一步细化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并将这项工作列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内容。武都区创新工作方法,归纳总结出了“12345”工作法,保障代表行动常态化开展。文县以《代表帮扶贫困户清单》《代表惠民办实事清单》《代表办实事进度清单》三张“清单”统揽代表行动。宕昌县以“七项活动”将工作任务具体化,使代表行动有抓手。康县以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大落实”为载体,推进代表行动深入开展。成县以依托阵地提建议,加强监督办建议为突破口,助推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的解决。徽县以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视察调研、产业带动、扶贫济困“五项活动”助推脱贫攻坚。西和县对标脱贫攻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导代表积极发挥“四大作用”。礼县积极引导和鼓励代表开展“六个一”活动,丰富了帮扶内容。两当县结合脱贫验收指标开展了“五个一”系列帮扶活动。


四是加强督查促落实。全市各级人大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对代表行动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和分类指导。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在平时开展视察、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时,多次对基层代表行动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总结推广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纠正和弥补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不足,有力推动了《实施意见》的落实。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行动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4个工作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常态化地对代表行动进行督查指导。徽县健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和记录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情况。文县结合“三张清单”工作落实,完善了《代表履职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上下联动,加强了统筹调度和督查考核,推动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五是广泛宣传造声势。全市各级人大通过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代表行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对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甘肃日报在头版报道了陇南“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启动情况。人民网、中青网、人民之声报、甘肃经济报、甘肃农民报、人大研究等媒体刊物,以及市县乡主流媒体和自媒体,都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为推动代表行动向纵深推进,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脱贫攻坚发挥了导向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履职,人大监督支持职能充分发挥

各级人大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依法开展履职活动,注重发挥“代表之家”阵地功能和领导示范带头作用,严格履行了监督和支持脱贫攻坚的工作职能。


一是人大监督力度持续增强。三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一号工程”谋划布局人大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视察、全市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省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生态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等重要履职活动。其中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视察结束后,形成了1个总视察报告和6个专题调研报告,提出36个方面的82条具体工作建议。在全市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中,常委会选取38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了“千户问卷大调查”,共入户填写问卷调查表1561份,广泛征集脱贫攻坚各类数据,形成了1个总调研报告和8个县区分报告。为了推动报告指出问题的整改和提出建议的落实,市委召开推进人大代表视察交办问题整改落实专题会议;市政府对视察调研中指出问题列出了整改清单,制定和落实了一揽子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改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先后7次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人大指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工作满意度测评,有力监督和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了工作。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视察、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履职活动,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对各乡镇(街道)开展代表行动工作进行了督查。乡镇(街道)人大组织代表对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和“拆危治乱”工作全面进行了监督检查。


二是“代表之家”的阵地作用发挥充分。全市各级人大坚持把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平台,不断完善硬件、优化软件,进一步提高了管“家”水平和用“家”效益。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开展接访群众、联系选民等活动,征集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网上代表之家”进行了改版升级,加强了平台管理,市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市人大官方网站的“网上代表之家”窗口,直接反映民情民意,提出工作意见建议,畅通了民情“直通车”。县、乡两级人大依托460多个“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开展接访群众、联系选民、向选民述职、“代表见面日”等活动,架起了与群众的“连心桥”。武都区在“代表之家”开展代表坐班轮流接待和县级领导干部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成县62个“代表之家”接待和联系选民4800人次,征集到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建议187条。


三是领导带头包抓的示范效应明显。在代表行动中,市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乡镇人大主席,既是人大机关的负责人,又是本级人大代表,他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担当起包抓特困片区、贫困县区、深度贫困村的重任,与各级党政领导一道,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包抓、联系的特困片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落实项目和资金,大力扶持富民产业发展,努力帮助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据统计,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包抓特困片区1个,联系贫困县6个、深度贫困村6个;各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共包抓贫困乡镇51个、深度贫困村50多个;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包抓贫困村195个。代表行动开展以来,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500余次,召开项目协调会、工作推进会230多次,协调落实帮扶项目300多项,办成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四是挂牌督战扎实开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人均10多次分别深入宕昌、礼县、西和县3个县11个乡镇的33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挂牌督战工作,按照“全覆盖、督重点、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锁定目标不放松,强化措施下实手,既较真碰硬“督”,又凝心聚力“战”,为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发挥了积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岳金林在挂牌督战中协调成县5家企业,为礼县白关镇的5个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精准脱贫补短板工作。礼县、西和县、宕昌县等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的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主动担起包抓特困片区、联系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的重任,深入开展挂牌作战。西和县非公经济领域的4名市、县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企业帮建贫困村”行动,为本县5个挂牌督战贫困村的部分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捐资44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作出了贡献。


五是建议督办有力有效。市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督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多种方式,对涉及脱贫攻坚方面的意见建议重点督办,促使一大批脱贫领域的意见建议得到有效办理,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成县三年来督办涉及脱贫攻坚的代表意见建议98件,建议答复率达到100%,代表满意率达到98%


三、广泛参与、注重实效,代表行动工作成效显著

在代表行动中,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根植于群众、联系广泛、社会影响力大等优势,围绕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群众“急难愁盼”,尽职尽责开展帮扶。


一是各级代表积极参与。全市共有10659名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32名、市人大代表343名、县区人大代表1106名、乡镇人大代表9177名)参与代表行动,参与率达到92%,汇集了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二是立足行业优势发挥作用。人大代表中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强、了解政策多、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在谋划推进全局或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帮助自己联系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找路子、出点子、选项目、育产业,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领导力量。企业界的人大代表以先富带后富,通过向贫困村捐款捐物、捐资助学、帮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助推贫困村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省人大代表、陇南华昌集团公司董事长楼旭峰积极出资为武都区枫相乡黑沟子村、尹家河村和洛塘镇沟底下村三个贫困村修建便民桥、铺设通组路。市人大代表、成县毕家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旭洲为成县鸡峰镇树林村和下庄村捐资110余万元,帮助两村改善基础设施,扶持1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市人大代表、陇南东盛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芳琴向熊池九年制学校捐赠了价值6.4万元的“爱心书包”。专业技术领域的代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深入开展送农业实用技术、送医、送教、送法律服务等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的难心事。省人大代表、陇南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焦彩虹三次深入礼县白河镇开展义诊活动,接待患者上百人。市人大代表、成县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赵伟慧,全力以赴为贫困村畜禽防疫、圈舍改建和养殖提供技术支持。市人大代表、康县泰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刚,为贫困户开展法律救助1526户,免费为200多个村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市县人大代表、范坝幼儿园园长张建花通过多方努力,为在园就读贫困幼儿减免生活费4800元。一些来自基层的致富带头人代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紧密、群众信任的优势,通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西和县引导基层人大代表创办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39家,带动贫困户732户,吸纳125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市县人大代表、两当县鱼池乡上滩村农民张世强注册合作社以“三变”模式吸纳本村500多亩土地入股种植中药材,带动周边50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一些基层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在群众中威望高的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理顺了群众情绪,形成了发展合力。


三是代表小组活动丰富多彩。县、乡两级人大将在陇南的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排成1024个代表小组,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扶贫领域的执法检查、视察、听证、评议、督办代表建议等各类监督活动以及大走访、大宣传、大调研等专项活动3200多次,参与代表16800多人次,严格监督脱贫攻坚相关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细落实。礼县把每位代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乡人大或代表小组组织的精准扶贫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活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坚持开展。西和县195个代表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脱贫攻坚各类问题达760余件。文县在小组活动中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2148户,接待选民1.68万人次,收集选民诉求1206余件,形成代表建议652条。


四是代表帮扶成效明显。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联系贫困村,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在宣传惠农政策、帮助完善思路、带动发展产业、推进“拆危治乱”、化解矛盾纠纷、出资修桥补路、扶危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帮扶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特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并为周边妇女提供农产品加工、快递打包等方面的就业岗位,帮助32户贫困户年实现增收15万元,带动包括100户贫困户在内的300多户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省人大代表郑文山与20多个村签订了特色农产品种植收购合同,与100多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50多个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一批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市人大代表杨志学捐资10万元建设新寨乡笆篱村通村公路,为自己帮扶的3户贫困户每户送去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为两河口镇桃坪村贫困户送去价值2万元的化肥。市人大代表杨丽娟在自己的企业中为贫困户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向礼县白河镇西山小学15名教师每人捐赠了800元的体检卡,向学校送去了12000元慰问金。市人大代表王小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自己拥有2万多客户的“微信朋友圈”收购和销售两当狼牙蜜、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礼县人大代表武斌通过创办大黄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桥头、白河、草坪等乡镇的327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大黄增收。文县人大代表张文秀流转土地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每年向群众落实土地入股分红34万元,并带动189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宕昌县人大代表唐和平成立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包括12户残疾人户在内的36户建档立卡户入股,每户年分红2000元。徽县虞关乡人大代表何军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全村23户贫困户年平均增收2300元,合作社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据统计,全市有10659名各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19139户,帮办实事27269件,培育富民产业5444项(处),组织输转劳务249582人次,捐资助学234.15万元,开展医疗援助369154间,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在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从脱贫攻坚的艰巨性来衡量,从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来衡量,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全市各级人大对推动代表行动向纵深发展的引领性、指导性不够到位,对相关工作监督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人大代表参与代表行动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够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不够突出;三是部分乡镇人大工作力量薄弱,活动经费紧缺,对代表行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不够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战胜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繁重。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要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始终保持思想不松、责任不变,始终保持力度不减、热度不退,驰而不息把代表行动深入开展下去,重点在提升产业规模层次、延展拓宽收入渠道、大力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上一条: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到江北街道五凤社区开展“共驻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陇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三十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