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要闻
学好百年党史 坚定制度自信
发布日期:2021/6/22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227
打印
分享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与运作实践,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作为一名地方人大机关工作者,笔者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伴随百年党史的不断完善发展,以根本政治制度的形式见证和保障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制度自信。
在发展历程中坚定制度自信。1946年的《陕甘岭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原则,对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宪法以及现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1946年至1948 年的全国土地改革,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使得农民有了土地、成了主人,他们积极成立贫农团和农会,建立起了自己的基层政权,有了民主实践的锻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雏形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党的领导地位和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在理想信念中根植制度自信。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是党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维护好这一根本利益,就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参与国家管理,通过各种方式领导好、处理好、发展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务,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拥护者、支持者、践行者和服务者,传播好人大声音。
在工作实践中守正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大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制度安排,找准定位,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三是要维护法律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和自由。
(来源:《人民之声报》 作者: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