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要闻
【代表风采】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穆桂英”
发布日期:2021/3/23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214
打印
分享到:
—记市区人大代表、武都区玉皇乡院子湾村村民 杜桂英
杜桂英是来自武都区玉皇乡院子湾村的农民代表。作为一名出生成长在农村的人大代表,她十分关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脱贫帮扶政策,帮助农村和农户发展致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当代表就要为群众“引好路”
出生于农村家庭, 她深知农民的苦和累。之前,地处高半山干旱地区的院子湾村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土豆、玉米、老葱,由于交通不便销售困难,起早贪黑,却挣不到几个钱,老百姓每年每户的平均收入不足万元。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回到了家乡,当看到乡亲们还在受苦受累、收入微薄,心里就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她深知农民的不易,她赚钱了,也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她认为,要改变农民贫穷的现状,就一定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其尝到赚钱的甜头。恰逢当地的党委政府正在宣传扶贫政策,于是她就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成立了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合作社建成第一年,杜桂英购买了价值8万元的黄芪苗子,免费发给村民,并耐心地挨家挨户劝说思想保守的农民种植,最终带动了30户贫困户,种植黄芪中药材100余亩。当年她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农户药材,农民种植1亩黄芪,亩产值可达1万元,纯收入达8000元左右。2015年加入到合作社的农户有106户,其中带动贫困户42户,带动妇女22人。
随着合作社产业发展不断壮大,2016年又在玉皇乡院子湾村艾山社组建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陇福缘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中养、托管代养、农户自养方式发展生态黑土猪养殖产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将当归、黄芪等各种中药材的尾茎及药苗,晒干粉碎加工后,喂养土猪,当地人称生态土猪,生长的黑土猪肉质鲜嫩。农户自养的黑土猪后期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实现了农户的稳定增收。
2018年合作社再次投资100万余元向带贫农户提供黄芪药苗、药籽、中药材种植专用有机肥,带动院子湾村、杜家村、杨湾村、大山村81户贫困户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680余亩,同时进行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并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协议,帮助药农销售农特产品,确保农户稳定收入。在发展黄芪种植和黑土猪养殖的同时,积极帮助群众发展土鸡养殖、栽植花椒、黄芪、柴胡、淫羊藿等富民产业,带动群众产业致富,实现了贫困户每户都有富民产业,有力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
她积极响应农村“三变”(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2017年12月,在党和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当地中药材、土猪养殖产业发展实际,按照 “1+2” (主导产业+带贫合作社、1688产业带网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和“145”产业扶贫机制,借鉴省内外“三变”改革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从盘活资源入手、充分利用农民土地、闲置劳动力、产业发展资金等资源优势,打造“股份农民”,把土地作为农户入社的股金,采取“保底分红+收益分红”方式合作。2018年以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每户入股1万元,2018至2019连续两年为带贫农户分红40余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充分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了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培育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了玉皇乡12个村241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全部如期高质量脱贫。2017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9年被评为陇南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
当代表就要为群众“办好事”
随着合作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她又扩建了种植基地、加工厂和养殖场,并顺应发展电商潮流,承建电商扶贫村级服务站,开设了阿里巴巴1688大众货批发网店,主要销售本乡镇以及周边乡镇村中药材、花椒等近10种农特产品,采取“农户+基地+电商”的发展模式,通过1688网店销售黄芪、花椒金额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带贫覆盖玉皇乡16个自然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网店。为了让网店运营更好,还开通了“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浪微博,通过政府“微矩阵”宣传,推介当地的优美风光、风土人情以及优质的花椒、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同时合作社还利用电商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火车票代售、电话费代缴、电费及农副产品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为农户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2016、2017、2018、2019连续四年合作社收购土蜂蜜、花椒、油橄榄、当归、黄芪等农特产品在1688网店售卖,线上线下每年销售额达1300万元以上。
她还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扶贫政策号召,帮扶了一个贫困村,同时特别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依托自已创办的陇南市金陇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办残疾人就业车间,成立残疾人协会,合作社吸纳安置25名残疾人就业,每年为残疾人家庭增收1.2万至4.5万元,增强了残疾人就业和生活信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就这样,乘着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开展脱贫攻坚的东风,近年来她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电商”的产业模式,高质量发展合作社体系建设,持续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带领乡亲们踏实创业、实干致富,为当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做出了积极贡献。提起杜桂英,玉皇乡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没有她,我们可能还在种洋芋,过穷日子。她是带领她们增收致富的‘穆桂英’!”杜家山村村民罗社女说。
当代表就要为群众“代好言”
她充分发挥自己是农民、经常和群众生产生活在一起的优势,上门入户走访联系选民,深入田间地头、集市广场与群众拉家常闲聊,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在认真思考、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意见建议,每年在人代会上都针对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衔撰写提出意见建议1-2条。所提出的《关于请求新修玉皇乡木齐沟通社公路的建议》《关于请求对玉皇乡杜家村到黄坪乡丁家村进行拓宽硬化的建议》《玉皇乡大山村到黄坪乡苟山村连乡公路进行拓宽硬化的建议》等建议,直接关乎民生利益,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领办、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督办、责任单位履职尽责承办,木齐沟通社公路的建议被列为自然村砂化路项目,已由玉皇乡负责实施完毕;杜家村到黄坪乡丁家村联网路的建议,由区交通局承办实施,已竣工交付使用;大山村到黄坪乡苟山村乡际联网路的建议,已由区交通局答复列入路网建设计划。取得这样的成绩,她受到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夸她能办事。她深深感到当代表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她说,今后她将不负众望,更加深入的体察民情民意,努力为群众当致富“引路人”,为群众“办好事”、“代好言”,努力当一名合格的代表。
来源:陇南武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