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南要闻

【代表风采】心中有民 行动为民

发布日期:2021/3/17 0:00:00

作者:本站编辑

点击量:215

打印

分享到:

记陇南市人大代表、坪垭藏族乡坪垭村党支部书记 杨三木周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只有一颗对党的事业忠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赤诚之心。“心中有民,行动才能为民……”五尺男儿、皮肤黝黑、憨厚老实的杨三木周告诉笔者。正如杨支书所述,十年春秋,从2012年当选坪垭藏族乡坪垭村村干部开始,村主任、村支书、乡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扎根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留下了一连串坚实的脚印。他就是陇南市人大代表、坪垭村党支部书记杨三木周。

杨三木周,男,藏族,现年49岁,土生土长的坪垭藏族乡坪垭村村民。贫困一直困扰着这位五尺男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不安现状的他,是最早走出大山、见识大山外面的世界,也是最早外出谋生、打工挣钱的人。“每年正月十五一过,年轻人结伴外出打工;腊月十几,外出伙伴结伴而归。”谈起那段岁月,杨三木周很无奈地告诉笔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技能、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外出打零工的钱,根本就不够开销,贫穷的面貌一直没能改变。”

由于常年在外,见多识广。在处理一起矛盾纠纷时,杨三木周身先士卒,衔接乡镇工作人员,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得到群众的认可。2012年杨三木周被坪垭村全体村民推举当选为坪垭藏族乡坪垭村村主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471日,杨三木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

2015年被列入甘肃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正式开始,杨三木周积极配合区乡易地扶贫征地小组,组织村“两委”班子及群众代表,蹲点在安置点选址,实地丈量土地,登记移栽树木,并配合角弓镇政府就另一块安置地点陈家坝寺儿坪与坪垭村交叉区域的征地进行协商处理。


“忙且充实,就是当时工作的真实写照。”杨三木周说。“白天征地,晚上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就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争议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提出解决方案。”面对整村搬迁的重任和压力,杨三木周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全身心投入到搬迁各项工作中去,配合乡镇干部开展搬迁意愿大调查。为了让所有群众支持搬迁,每天早上7点就通过广播宣传政策,晚上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搬迁政策。

搬迁之初,个别村民抵触情绪特别严重,甚至反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面对整村搬迁重任,杨三木周不得不把所有的工作重点都放在抵触情绪大的村民身上。一天上门两趟,苦口婆心劝说、分析搬迁利弊……通过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村民们最终同意了搬迁。

在易地搬迁建设阶段,部分村民对房子质量和设计有意见,杨三木周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成立村自建委员会,对搬迁点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进行监督。同时,对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大力宣传,增强了群众对搬迁的信心。截止2018年底,坪垭村118户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到了漂亮的藏式房屋,也成为全乡第一个全部报名搬迁入住的村。

“搬迁以后怎么生活,怎么发展?”“贫穷的面貌是改善了,但真正的贫穷改变了吗?”……面对群众的疑问,杨三木周召开党员、群众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群众意见件件进行整理。201511月,再次当选为坪垭藏族乡坪垭村支部书记的杨三木周,深刻认识到要让坪垭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谋划一条扎根贫困户心中、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把“输血扶贫”转化为“造血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坪垭村地处半山干旱区,具有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先天条件。一是要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动员群众在岗沟栽植1000余亩核桃树,建成千亩退耕还林核桃示范区。二是要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种植。三是要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及辣椒种植。一开始打算引进美人椒、满天红辣椒的种植时,很多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都对未来的市场收益和销路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尝试。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杨三木周每天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挨家挨户耐心做宣传动员,提高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发展产业上,杨三木周先后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以及走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给岗沟产业园架接水管2400米,用于灌溉岗沟产业园。”“组织群众修建产业路”……为让群众了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他要亲自将党务村务工作情况进行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016年8月,杨三木周牵头组织5户贫困户创办“陇南市武都区味香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让民富,首先必须自己富。要想取信于民,必须让农民真正地富起来。”杨三木周说。“通过合作社的牵头,吸纳更多群众加入合作社,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去年,坪垭村美人椒、满天红辣椒丰收,共采摘30多吨,产生经济效益9万余元。“杨十也成5430元、杨落主6231元、卯毛成6420元……”在坪垭村委会分红时,杨三木周通过广播向大家通报喜讯。截止目前,全村118户都加入合作社。

从坪垭村村主任开始,坪垭村村支书、坪垭藏族乡人大代表、武都区人大代表、陇南市人大代表……责任与荣誉加一身的杨三木周,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一名农民的儿子。杨三木周经常说:“只有走到农民群众中间去,与他们交谈、接触,才能真切了解农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他口头上是这样说的,行动上也这样做。每月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对于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对于能在本村解决的小问题,敦促村党支部、村委会即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

如今,崭新的坪垭村新区,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一道道平坦的进村入巷路……这些新面貌的出现离不开杨三木周支书的辛勤付出。他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心系困难群众,甘于献身扶贫事业的实干担当精神,他不仅是群众的好支书,更是大家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家里人”!



来源:陇南武都人大

上一条:【代表风采】脱贫路上“圆梦人” 下一条:陇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